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

221,世界母語日

今天是世界母語日,所以要認真點來寫些東西。

聽到有人說,語言消亡了,文化不一定會跟著消亡。言下之意就是說,文化可以續存,跟語
言是否消亡無甚關係。

這樣的說法是匪夷所思的。容我做個比喻來解釋。


把文化比擬做一個物種(a species,比方說熊貓,或者櫻花鉤吻鮭),那麼語言就是這個物種的基因庫(gene pool)。在各種環境壓力之下,物種會有各種適應的方法,基因會突變,有些基因會從這個基因庫中被剔除,有些會被保留下來,甚至有些會被發揚光大-因為各種物種對環境適應的方法,加以基因的各種突變,以人類為例,我們今天會觀察到世界上有紅人、黑人、黃人,有些人種平均身高比其他人種高,有些人種容易罹患某些疾病,有些人種對特定藥物過敏,乳糖不耐症普遍存在亞洲人之中。

語言也一樣。為了適應不同歷史時段中的政治、經濟、物質環境,文化變遷是很自然就會發生的事情,在文化變遷的過程中,一定可以觀察到語言的突變:有些詞彙從這個族群的語言庫中被剔除,有些會被保留下來,甚至有些會被發揚光大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文化就是人群與所處的環境不斷互相「對話」所產生的意義,而這個意義要能夠為人群所共享,並且可以傳遞給下一代人,那就必須依賴「語言」-不論有沒有文字。孩子長得像爸爸媽媽,是因為遺傳了他們的基因;這一代人得以跟上一代人,乃至下一代人共享某種價值、意義、看法,是因為語言扮演了跟基因的功能類似的角色,讓文化得以被一代一代的人繼承。

當一個基因庫消失,也就表示一個物種徹底滅絕了。同樣的,當一個語言(庫)消失,也表示一個文化徹底的死滅了。

也許有人會說,現今生物科技發達,我們可以用克隆(clone)的方式讓一個物種再現(比方讓恐龍,長毛象再出現在地球上)。但是,文化可不是這樣的。既使我們在一個語言消失之前,曾經用各種方式把他的聲音記錄下來,某文化消失之後,重新讓這種語言再現,該文化仍然是回不來的!因為,文化是一群人跟他們所處的環境互相對話並賦予意義的變動產物啊!

現代人就算能夠口說古代的語言(比如中古漢語,希伯來語),也不可能讓逝去的文化再現。充其量,只是宣稱某種傳統的延續,實質上,則是撿拾歷史中的元素,發明出新的文化傳統。

生物學家都知道,一個物種基因庫的消失,是地球上人類莫大的損失,因為我們可能連失去了什麼都不知道,了解其珍貴之後也找不回來了!同樣的,一個語言(庫)的消失,也是人類莫大的損失,因為我們可能尚未了解某文化中珍貴的資產就失去它了,再想把它找回來已經不可得!

生物學家也知道,一個強勢外來種入侵某地,可能會導致該地物種滅絕;同樣的,一種強勢外來語入侵某地,也會導致當地發生文化滅絕的慘劇!

文化大屠殺,或說文化滅絕的慘劇正在台灣上演。因為,「國語」正是中國國民黨利用其執政優勢所帶來的外來語;台灣各族群的母語資源,正被這強勢外來語吃光光,導致各族群的文化已經在危急存亡的邊緣。

~~~

什麼是母語?我給他兩個定義:一是,一群人長久以來在某地所使用的語言,他們用這個語言來分享、並將生活中的智識教育給下一代人。第二種定義則簡潔多了,母語是一個人能夠最完整掌握其語感的語言。上述的這兩種定義,在一般的情況下則會衍生出,母語是一個人所習得的第一種語言、是家庭中使用的語言。

但是今天台灣的情況明顯的有種矛盾存在。一個人所習得的第一語言很可能是「國語」,家庭中使用的語言,也可能是「國語」,這導致一個人最能完整掌握語感的語言變成了「國語」,用來分享、和教育的語言也成了「國語」。一段時間後,「國語」的文化霸權將會很穩固的盤踞在台灣-「國語」就像被稱為「綠色之癌」的外來種小花曼澤蘭一樣,頑固、蔓延、攀爬、破壞,吸乾寄主的養分,令其萎縮、乾枯、死亡。

~~~

所以我用外來語寫這篇文章,因為多數人沒有能力閱讀自己的母語了!

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,能夠警醒、意識到自己的文化正被外來入侵者一點一滴地消滅。

自己的文化被消滅又有什麼關係呢?一樣可以生活下去啊!但我必須殘忍的告訴大家,文化被消滅後,你我就只能當別人的奴才,任人擺佈。歷史上的例子是現今被我們稱為西拉雅的人群,他們失去的語言,文化也已經死絕,現在他們通常生活在都市邊緣,社經地位相對較低;他們希望正名自己是「原住民」,而執政者卻一方面給他們金錢上的補助,一方面拒絕承認他們是原住民。

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,你我都一樣有責任,使用母語來聽、說、讀、寫,拒絕國語霸權。如果你的母語能力尚在,更要加強使用它;如果你已經不幸的失去了母語能力,趕快認真學習它!



2014/2/21 世界母語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