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

台語迷思(一)

1. 台語是古雅的語言。這句話的意思是台語很古老,很有古風,延伸出的論述就有:「台語是河洛語。」,「台語是唐朝的官方語言。」諸如此類的。

問題在哪裡?



首先,不單只是台語「古老」,所有現存的語言都是古老的:意思是,包括台語在內的世界上所有現存的語言都有古老的成份在內。任何現存語言,內部可能都包含了幾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詞素、發音方式、句法......,但是,沒有一個現代人可以用現代的語言去跟千年前的人講話溝通。這就好比生物學家發現,爬蟲類(像是烏龜、蜥蜴......)身上都有跟恐龍差不多的DNA,但是如果我們用時光機把現生的爬蟲類送去七千萬年前的時空,他們的命運應該是被恐龍吃掉,而不是跟恐龍談戀愛、交配、組成一個甜蜜的家庭。

台語有古老語言的成分,這點我們必須承認呢!那,我們能不能用現在的台語去跟古時候唐朝的人講話聊天?答案是不行。有心人不要妄想可以用台語去跟唐朝美女談戀愛了,溝通困難的愛情是注定悲劇收場的。那用台語吟唐詩又是怎麼一回事?因為台語有一些古老語言的成份在裡面啊!像是有聲子音:g、b、tz。不過,比方以下這些字,在隋、唐時期的漢語中都是具有「有聲子音」的:

薄、白、徙 、大、士、食、求、下

他們在台語中都已經不再有「有聲子音」了。台語中有漢語發音的古老成分,很好啊,但語言本身是會演變的,並不是越古老的就越好。我們無需去刻意強調台語的古老成分。

「河洛語」又是怎麼回事?

以台語為母語的人在漫長的歷史中一直都沒有「自稱」,不像達悟稱自己Tao,阿美族稱自己Pangcah,以台灣為例,當台語族群遇上客語族群,「他稱」變成「自稱」的故事就發生了。


一般客家人稱呼講台語的人講的是 hok-ló-fa(一般人寫成holo,這裡用白話字拼寫)。可是,hok-ló到底是什麼?福佬?學佬?甌駱?河洛?以上這四種以漢字來表達的方式,都有人主張。「河洛」這個主張就是從此處而來,蓋因「黃河洛水」是中原,是漢人的發祥地,如果台語是「河洛語」阿不就好棒棒?台語可是比『國語』更古老、更有文化、更高級的語言哩!

「hok-ló」台語唸成「hô-ló」,根據台日大辭典,此語是廣東族(今天稱為客家人)對漳、泉、潮汕人的蔑稱,漢字應寫為福佬。把「hok-ló/hô-ló」寫成「河洛」,是一種把「他稱」轉變為「自稱」的方法,並且引經據典挑選材料建構我族更優秀,是一種「發明傳統」的方式。


更進一步的問題是:為什麼台語需要被強調「古雅」呢?因為,在台灣社會中,台語跟其他語族的母語一樣,都受到華語體制的壓迫,但是台語使用者因為人口眾多,所以他所承受的體制化污名跟打壓是最嚴重的。為了反抗這些污名跟打壓,台語使用者發展出一套建構自身的論述,強調自身的優越性 - 但是現實是,台語在社會中已經逐漸喪失他的功能了,怎麼辦呢?那麼將台語連結到博、大、精、深的歷史文化中,以展現他的優越性,不失為一種保護台語、洗脫污名的策略。可惜的是,這種建構,問題叢生,不堪一擊,反而容易招致原本就蔑視台語的人士的訕笑:看啊!那些從事台語運動的人都是迷信者哩!

且讓我們放棄這種對台語的迷思吧。對付華語的制度性壓迫,請正面迎戰,莫再妄想使用旁門左道能夠出奇制勝。

Lán m̄-thang siàu-siūⁿ chò khiàn-sńg ē-tàng kiù Tâi-gí neh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