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種人類語言都有文法(grammer),台語當然也不例外。而文法包含了三大主要的部分:語言的發音法則(phonology),詞彙以及構詞(morphology),還有句法(syntax)。長久以來,台語一直被當作一種「漢語方言」,這種幾乎是不證自明的框架造成了一種現象:幾乎沒有人(學者和非學者)關心台語發音以外的語言現象;許多人著墨在台語發音的現象上,甚至要把台語的發音「追本朔源」到「漢語」身上。這種奇妙的先設定漢語框架再研究台語的學術研究偏好(豈不如同先射箭再畫靶?),大抵可以從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的話一虧端倪,他說:「......适用于北京方言的叙述,特别是在语法方面,一般也适用于所有北方方言,常常也适用于所有方言。......我们可以说,除了某些小差别,......汉语语法实际上是一致的......」(趙元任,1979,《汉语口语语法》)。
「方言」在「漢語」的框架下,被視為漢語的地方語言變體。由於所使用的書寫系統 - 漢字,具有歷時的共通性,因此許多人感興趣的是「方言」發音與「漢字」之間的連結,以及地域不同而有較大明顯差異的詞彙,至於語法?反正都是漢語,差異不大啦!就算有差異,也可以想盡辦法來詮釋、建構變異的由來(2003年,可不就有個中國學者寫了一本書《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》來解釋漢語方言的語法差異?)。如果這種解釋行得通的話,韓語、越南語,這些曾經長期使用漢字並且有著大量漢語借詞的語言,也都是「漢語方言」囉?!幸運的是,韓國人、越南人在思想上已經逃離了「大一統」的「漢語」觀念,而能以更嚴謹的態度去進行韓語、越南語的研究。(為什麼說「漢語」是一種「大一統」的觀念呢?因為中國學者都說:「漢語」是民族語言!)
台語,很不幸的被當成一種「漢語方言」。長久以來,讓學者、甚至民間的達人感興趣的不外乎台語的「本字」、「方言字」 - 也就是台語和漢字之間的關係,以及台語的聲韻 -也就是現代台語和泉州語、漳州語的關係,甚至台語和古代漢語的關係。台語幾乎從沒有被認真當個語言來對待,而是「漢語」這個大框架裡頭的「地方語言變體」。台語為什麼跟華語差異那麼大呢?因為,當「地方的漢語變體」和當地的土著語言接觸之後,這個「漢語變體」就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成分,可是它還是「漢語」- 主流論述大抵如此詮釋。
以語言科學的眼光來看,若要證明台語是一種漢語方言 - 也就是台語跟華語同源,同樣都是X語言的子孫 - 則必須在發音法則及其變化,詞彙、構詞,以及句法的資料上,輔以人群遷徙,語言接觸等歷史證據,都支持台華語有相同的源頭才行。這就如同要證明人類跟黑猩猩有共同遠祖一樣,解剖、胚胎、生化、分子各個層次的證據都指向兩者來源相同,這才能有定論呀!怎能因為台語跟華語有一些同源語,台語具有一些古漢語的特徵(如果上述兩者都很確切無誤),就跳躍式的得到台語是一種「漢語方言」的結論呢?那些關於「漢語」跟「漢語方言」的論述都太可疑了呦!
要提出堅實證據支持台、華語同源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。我,能力不足,也不打算這麼做。舉個例子好了,就算人們不知道飛鳥與爬蟲同源(都是恐龍的後裔),人們一樣可以研究飛鳥或者爬蟲;就算人們不知道章魚和人類不同源,人們一樣可以研究章魚或人類。重點是,飛鳥、爬蟲、章魚、人類是四種不同的動物,而不是某動物框架下的分支動物。台語,是一種語言,而不是一種「漢語方言」,人們要認識、研究台語,並不需要依賴「漢語」這個框架;更何況這個框架是如此的不證自明、疑點重重呢!
請把「漢語」這個詭異的觀念解構掉,讓我們開始來好好認識台語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