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,是一大群有著同質性但是充滿著異質性的人構成的,並非只有文鄒鄒的(同質偽)文青才能代表社會。所以啊,隨便抓個慣常說台語的人來問,十之八九都會告訴我們這個五月節又叫肉粽節,就是吃肉粽的節日啦;什麼端陽端午的說法,並不流行哩(華語世界倒是很流行)。
肉粽,大家都不陌生,聽說,還會有人無聊到要去戰南粽北粽?(樣毋戰客家鹼粽?Ngài姑姑盡會縛喔!)
這邊,不是要戰什麼南北粽,鹼粽,粄粽,這邊只是要提醒大家,用葉子把米和食材包起來煮熟了吃,當然你可以把這些都指稱為粽子,但是,端午節和粽子這樣的脈絡跟框架,只是台灣這個社會裡一部份的人所共享的知識跟傳統,它(雖然被國家訂為國定假日)並不是所有人都共享的知識跟傳統。
薩奇萊雅的alibangbang |
有些原住民朋友,由於身處非我族類結構強大的社會中,又有國家力量強力支持端午節,他們就會說:「這個是我們原住民的粽子啦!」 - 在這樣的言語內,透露出來恐怕是被殖民結構內化後扭曲的怪異認同。
我們這些白浪的粽子,老是被建構成和屈原連結在一起,是浪漫?破壞生態環境?故意強調忠臣思想?
阿美的alibangbang |
排灣的cinavu |
親愛的台灣人,端午節的粽子,就是我們這些白浪的粽子,吃多了會胖,而且一點都不浪漫。
別再說那些是「原住民的粽子」,也請(有些)原住民朋友別再把白浪的知識跟傳統往自己身上套用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