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伊波拉政治學

甫在大選之後,全國瀰漫在一片中國國民黨敗選崩盤的歡愉氣氛當中;冬天的冷冽正濃厚,一個驚天新聞讓恐懼迸出!(2014)125日下午,高雄榮總收治一名19歲男子,他自稱去過西非,更在當地享用生蝙蝠大餐,高雄榮總立即提高警戒,以處理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的高規格嚴陣以待。未料,隔天該名男子的檢體報告為陰性,該男子亦未有發燒症狀,並且,「該男子並無出境紀錄」!整個事件至此被證明為一場鬧劇,該名男子也可能因為違反「傳染病防治法」遭罰。

事情似乎就這樣在驚呼聲中揭幕,而在訕笑聲中落幕。然而,其中卻有很多「政治」的成分,隱微的讓人難以察覺。於此,就先從伊波拉病毒(ebola virus)的生物學開始談起吧。


「伊波拉病毒與近期疫情」 

首先,讓我們來認識伊波拉病毒。伊波拉病毒是絲病毒科(Filoviridae)的成員。病毒外觀如同一條絲線,如圖一所示;絲線的內部有一條連續不間斷的負股RNA分子,是為病毒的遺傳物質。絲病毒科的病毒會感染人類和一些哺乳動物(mammalian,包括猩猩,猴,豬,老鼠),人或是動物若受到感染,致死率都很高。(註一)







(圖一:放大60,000倍的Ebola病毒。這是從1976年的病人身上得到的病毒,電子顯微鏡下的影像。取得影像者是F. A. Murphy 博士。)

 為什麼近來伊波拉病毒造成如此大的恐慌呢?因為,19766月,非洲東部的Sudan共和國,發生全世界第一次人類的伊波拉疫情,而在此之後,雖然有零星的、小規模的疫情發生,但這些疫情大部分都沒有超出非洲國家的範圍,且狀況從未比1976年那時更糟。

(圖二:伊波拉疫情歷年直條圖。來源:WHO

此外,目前所知的伊波拉病毒五種亞型:Bundibugyo ebolavirusZaire ebolavirusSudan ebolavirus Taï Forest ebolavirus  Reston ebolavirus ;除最後兩種以外,其餘三種病毒,毒性雖有高低之分,但都會感染人類並致死。伊波拉病毒過去只在非洲中部及東部出現,這次卻在不曾有過伊波拉疫情的國家流行,推測病毒可能是由長途飛行的蝙蝠,由中非洲攜來西非洲的Guinea共和國,隨後造成疫情爆發。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途徑為: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動物的體液,食用未煮熟的染病動物,接觸患者的唾液、體液;一旦受到感染,快則兩天,最慢約三星期,就會發病。所以,欲控制伊波拉疫情,最重要的是截斷健康人和染病動物(或人)接觸的機會。(註二)

這次伊波拉疫情如此嚴峻,西方國家的研究人員一般推測有三個可能性。第一,Guinea共和國因政府腐敗,貪污,是非洲夭壽貧窮的國家,過去一段時間內更曾經發生內戰,致使該國的公共衛生系統非常脆弱,根本沒辦法應付伊波拉疫情的爆發。第二,此地貧困的人們為求生存,他們會想辦法擴大生活空間,以獲得足夠的生活物資(比如水,果子,肉類),這種求生存的行為卻破壞了附近的森林,也讓當地人跟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增加。第三,伊波拉疫情發生的地點,特別是Guinea共和國南部,有許多過去不曾與外界接觸的族群;疫情發生之後,WHO和歐美各國的醫護人員所從事的各項醫療工作,一直與當地族群的文化發生衝突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在中非及西非的區域主任,Manuel Fontaine,表示:「無的放矢的風聲和消息,以及不肯承認(伊波拉疾病的存在)的態度在此廣泛傳播...當地人(對疫情)的反應已經不是醫學有能力處理的了,若要截斷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途徑,我們必須去消滅瀰漫此地的驚惶,也必須建立跟在地社互相信任的關係。」(註三)簡言之,當地的社會文化因素(sociocultural factors)與此次疫情嚴重性有很大的牽連。

「台灣民眾對伊波拉疫情的態度」

伊波拉疫情在今年八月開始攀上高峰,WHO(世界衛生組織)也在八月的時候發佈了全球警訊。在此時,台灣的新聞媒體除了零星的伊波拉疫情消息外,吸引台灣人耳目的,是高雄氣爆事件,以及八卦緋聞 -男藝人吸毒在中國被捕。進入九月份,伊波拉病毒威脅全球的疑慮尚未緩解,但台灣媒體依舊有意或無意的不甚關心,而「餿水油」引起的食安問題成為炒作焦點。此外,由於九合一大選日接近,選舉新聞(集中在台北市長選舉)也開始增加。新聞媒體過濾網將眾多重要訊息阻隔在外,台灣民眾是否仍對伊波拉疫情關注?

幸好我們還有自由的網際網路(Internet),幸好我們還可以透過網路主動的搜尋資訊。利用Google提供的工具 - Google trends所顯示的關鍵字搜尋趨勢清楚地指出,台灣的網路使用者對伊波拉疫情的關注趨勢,與全球網友是相似的(圖三)。也就是說,民眾會繞過傳統媒體的資訊過濾,主動去尋找資訊。 
(圖三:A為全球伊波拉搜尋趨勢。 B為台灣地區伊波拉搜尋趨勢。從圖中可以看到,八月初和十月中為伊波拉關鍵字搜尋的兩波高峰,而台灣地區的搜尋趨勢與全球相同。)

若民眾能夠繞過傳統媒體的資訊過濾,而獲取更多更真確的資訊,那真是可喜可賀。不過進一步觀察卻發現,關鍵字「ebola」與「cdc」或「who」的組合,或「伊波拉」與「疾管局」的組合,在台灣地區的搜尋率卻極低,以致於無法顯示得分;對比美國地區或德國地區,使用「ebola and cdc」,「ebola and rki (註四)」,與全球關注伊波拉疫情的趨勢卻是一致的(圖四)。台灣民眾似乎並不清楚如何使用較好的網路關鍵字,以獲得更專業且相對正確的資訊。綜上所述,筆者認為,台灣民眾關心伊波拉疫情,卻不知道要上哪裡找資訊;也正因為如此,傳統媒體的資訊過濾,恐怕對民眾的影響力仍是最龐大的。

 (圖四:A圖為關鍵字ebola and cdc 在美國的搜尋趨勢。B圖為關鍵字ebola and rki在德國的搜尋趨勢。兩者同樣都在八月初及十月中有兩波搜尋高峰。)

「惡意的傳統媒體」

傳統媒體對於伊波拉疫情的描述,經常使用「大爆發」、「淪陷」、「失控」等等。這類聳動字眼的使用,筆者稱之為「危言爽聽」滿足閱聽大眾的感官需求,卻對傳遞資訊無所裨益。如文章一開頭所舉的例子,高雄榮總將疑似伊波拉病患的檢體由人員攜帶並搭乘高鐵北送,媒體即以相當誇張的手法報導「檢體可能在運送過程中造成感染」云云;然而,如上文所述,「伊波拉病毒是經由接觸或體液傳染」,刻意擴大報導「密封、低溫下運送的檢體,因曝露而可能造成的感染危機」,是對醫護專業的極端不尊重,惡意的見縫插針。


傳統媒體藉著對於各項資訊的過濾,控制閱聽者的感官、判斷以及各種主動積極的作為,早已不是新鮮事。但我們必須以非常嚴正的態度,譴責傳統媒體輕忽伊波拉疫情這類攸關民眾健康安全的資訊,甚至將之變形為使人恐懼的訊息。顯然的,這些傳統媒體並不在乎「人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」這項基本人權,它們只在乎收視率?或者,傳統媒體有意的散佈恐懼,目的在轉移人們對於公共事務應有的焦點?

「黨國結構下的網路行為」

台灣民眾在網路的行為,趨勢與全球同步,反映出對於傳統媒體過濾資訊的不耐,也反映出民眾積極主動求取資訊的能動性。可惜的是,散見於各blog,網上論壇或是熱心人士發布於網路上的資料,是民眾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,而負責專業知識的官方網站(諸如:疾管局,WHO),卻極少被一般民眾作為主要關鍵字使用。這反映出台灣一般民眾對專業知識相當疏離(儘管「專業」代表著相對的「真確」);縱使民眾對資訊的求取主動積極,然而在傳統媒體的資訊過濾下,以及網路資訊的真假良莠混雜之中,民眾如何在獲取資訊之後採取相對適當的行動呢?

筆者認為,針對伊波拉疫情的台灣民眾網路行為,其實是反映出台灣民眾的資訊焦慮。一則,台灣過去在黨國體制下,離開聯合國,導致今天的台灣受盡阻礙也難成為WHO的會員國,加以中國從中作梗,台灣與全球健康醫療體系的關係總是隔層膜。二則,升學主義中被培養長成的台灣人,多數只關注跟考試有關的、立即可用的實用性知識。對於抽象的(如:病毒)、非切身的(如:在非洲的疫情)、非立即實用的資訊,民眾會關注,卻無法掌握其中的知識,這就形成了民眾對「專業知識」的疏離。

歸因上述兩點,皆根源於黨國體制。在黨國體制下,「中華民國」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競逐「中國」在聯合國的代表權,失去中國大陸的蔣氏政權終於也搞丟了聯合國席位,而這樣的遠因,導致今天台灣無法成為WHO的會員國。

升學主義則是在黨國體制下建立起的結構。這個結構壓制了多數台灣人追求知識的主動積極作為。在這個結構中,人們必須遵循國家語言政策 - 學習國語,而且只有當人們學好了國語,才能獲取更進一步的知識;然而,這些知識是作為應付考試之用的,通過考試,人們才能夠升學,才能得到階級流動的機會。簡言之,黨國下的升學主義(至今仍是!),不僅限縮了階級流動的管道,也徹底壓縮了人們主動積極去求取、掌握知識的作為。透過教育制度所佈建的升學主義結構,使黨國得以控制台灣社會的語言、文化、意識形態以及知識分配。

前文曾提及,此次伊波拉疫情在西非的發生跟「當地的社會文化因素」有甚大牽連。我們可以想見,如果伊波拉疫情在台灣發生,民眾將會因為無法掌握正確的資訊而亂成一團。此項預言並非杞人憂天,過去2003SARS疫情在台灣,2005年禽流感疫情的威脅,2009年新型流感(H1N1)的威脅,我們其實都已經經歷過台灣社會混亂的窘境,然而,從這些事件中深度反省的聲音仍然少之又少,這恐怕是因為疫情帶來的威脅跟恐懼,給予黨國結構更強大的控制力量吧。   


(註一)Olival, K., & Hayman, D. (2014). Filoviruses in Bats: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. Viruses, 6(4), 1759–1788. doi:10.3390/v6041759 

(註二)同註一所引文獻。

(註三)UNICEF”Misconceptions Fuel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.”http://www.unicefusa.org/press/releases/misconceptions-fuel-ebola-outbreak-west-africa/17712

(註四)RKI是德國公眾健康研究中心Robert Koch Institute的縮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